物理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学生工作 
 招贤纳士 
 校友之家 
 标杆院系 
当前位置: 物理首页>>人才培养>>本科生教育>>正文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20版)
2020-07-24 13:26  

 

一、专业名称(中英文)

电子科学与技术(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专业代码、学制

(一) 专业代码:080702

(二) 专业学制:本专业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长修业年限6年。

三、授予学位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简介、专业特色及校外培养形式。

本专业是广西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前身是广西大学物理系1977年建设的无线电专业,2014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5年入选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2016年入选自治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本专业教学科研型专任教师共52名,51名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和国家自然科学奖第一完成人共6名、广西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和其它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2名。本专业有双聘中科院院士2名、非全职聘任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获得者8人和美国知名大学教授3人。著名的光电材料专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村修二受聘荣誉教授。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物理基础,分别掌握微电子学、光电子学专业理论和技术的高端人才。依托广西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天体物理及其相关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中科院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研究所合作共建的广西大学纳米能源中心、“广西相对论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材料及相关技术重点实验室” 等校内科研平台,实行科教融合培养模式,电子科技前沿专题讲座、创新实践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全部进入专业实验室开展科研训练。优秀学生遴选进入君武学堂班开展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培养或者推荐攻读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物理学类、天文技术类研究生。毕业生能在微电子、光电信息、半导体器件、电子信息等领域和国家重大科学计划项目中从事科研和技术研发等工作。

五、培养目标

1. 立足广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面向世界,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2. 本专业毕业生应当掌握宽厚扎实的自然哲学、数学、物理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创业领域知识和素养,具有较强的外语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系统掌握物理电子、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信号与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及半导体材料、电子设备与系统、光电子器件、集成电路专业知识;熟悉半导体微加工工艺、微系统设计基本技能,了解微电子产业、光电信息产业及相关学科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

3. 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内,在所从事的工作中,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能体现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能力。

4. 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内,能够在在微电子、光电信息、半导体器件、电子信息等领域和国家重大科学计划项目中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及管理等工作,或者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攻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物理学类、天文技术类研究生。

六、毕业要求(培养标准)

A.知识架构

A1人文科学及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常识。学习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我国对于支持创新创业活动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

A2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生应系统掌握与电子科学技术相关的哲学、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基本分析方法。

A3 电子科学技术相关的核心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信号与信息系统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在电子科学与技术方面活跃的思维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为学习和运用专业化的电子科学理论与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A4 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专门知识:学生在系统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应有选择性地学习特定领域的专业化理论知识,实现对应用电子系统、半导体器件与工艺、集成电路、先进光电材料与转换器件、光通信等某个特定领域专业知识的熟练和精通。

A5 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前沿知识:学生应了解和把握国内外微电子产业、光电信息产业及相关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需求; 学生应当了解相关行业现行的行业标准与政策法规。

B.能力要求

B1 信息获取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从网络、书本、媒体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应具备快速掌握新知识领域概况的能力,科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

B2 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注重加强对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理解和运用。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或科学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初步参与生产或科学实验。

B3 知识应用能力、开发设计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学生应当具有熟练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微电子/光电子产品、微电子/光电子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掌握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B4 沟通与合作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沟通与交流能力,包括在国际环境下的交流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论文、设计报告撰写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C.素质要求

C1 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学生应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应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能正确评价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系列国内外政策,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C2 良好的思想品德: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具有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

C3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的职业素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学生应培养工作中恪守学术规范、行业法律法规的精神。

C4 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七、专业核心课程及特色课程(导师课、研究型课程、讨论课程、全英文课程、双语课程、校内外合授课程、创新创业课等)。

1.专业核心课程: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专业特色设置:

《电路原理(双语)》、《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器件及工艺》、《物理光学》、《光电子学》、《激光原理与技术》。

2.特色、特设课程:

为持续开阔学生的科学研究视野,持续了解相关学科方向的科研前沿动态,在夏季学期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设相关方向系列导师导论课程。

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及国际化学习能力,开设了《电路原理》双语课程。

为训练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开设了多层次、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电子专业竞赛、智能互联创新竞赛相结合的导师课程。

开设了与科研设备相结合的可选模块化微电子与光电子创新实验课程;开设了由校外专家主讲的《压电电子学与压电光电子学导论》课程。

八、毕业学分要求、课程修读要求与选课说明。

1.本专业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长修业年限6年;

2.本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50,其中各类别课程及环节要求学分数如下表3

1 各类别课程及环节要求学分数

课程类别

通识必修

通识选修

学门核心

学类核心

专业必修

专业选修

集中实践必修

集中实践选修

合计

学分数

27

8

23.5

32

14

19.5

26

0

150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40%

专业教育课(50%

综合教育类(10%

实践与实训教学(含课程实验折合)(25%)

合计

思政与人文社会科学课

数学与自然科学课

经管、外语、计算机、创新创业及体育课

学科与专业类基础课

专业知识课

心理与健康教育、学术科技与创业活动、文体活动、跨专业选修课、社会实践及自选活动

学分数(百分比)

18(12%)

23.5(15.7%)

14(9.3%)

47(31.3%)

32.5(21.6%)

15(10%)

48(32%)

150

国家标准要求

~15%

~15%

~10%

~30%

~20%

~10%

25%

140-180

 

3.学生修满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有关环节,达到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并修完规定必须修读但不记学分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德、智、体、美、劳合格,即可毕业。满足学位授予相关文件要求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通识选修课修读要求:通识选修课程体系由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两大类五大模块组成。学生累计应修学分不少于8学分,其中五大模块中模块12至少应各修1门课程,其余3模块可任选课程组合,修读人文艺术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创业基础》、《中文写作实训》《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及公共艺术类课程为每生必修。纯网络课程修读不超过总修读课程的50%

5. 专业选修课部分需修习19.5学分。其中,模块1“导师导论课”在三个夏季学期开设,每个学期限选一门(1学分),毕业前需修够3学分;模块2“综合通选”中,《电子工艺基础》及《半导体器件及工艺》为专业限定选修课,必须选修。毕业前该模块共需选修15.5学分;模块3“本硕贯通课”为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一年级课程,选修该类课程所获学分可作为专业选修课学分,或者认定替换为通识选修课学分。

6.大学英语实行4-8弹性学分制。普通本科生入学后在本课程两年正常修读期内需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或雅思、托福等国际权威英语等级考试)。学生的全国统考四级(CET4)笔试成绩≥480分或六级(CET6)笔试成绩≥450分,且至少完成和通过了2门共4学分的课程学习后,凭有效成绩证明即可申请以4学分完成大学英语必修课程的修读。此类学生在修读获得4学分后,仍可通过不同方式保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如自愿交费在正修课时间段内修读多于必修的2门大学英语课程(含基础英语类和高级英语类),或参加后续英语选修课程、双语专业课程、全英专业课程学习等,并可任选其中两门成绩最高的作为毕业课程成绩计算绩点。两年正常修读期内未达到4学分制修读条件但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CET4425分),从第三学期起可以不再修读基础英语类课程,而逐级修读更利于能力发展的高级英语类课程(高级英语(一)、高级英语(二)),直至完成8学分的必修课程学习。大学英语(三)(四)设置在专业选修课模块,学生没有达到免修条件,需要修读大学英语(三)(四)的,这两门课程的学分不纳入专业选修课学分。亦即达到免修英语条件的学生,毕业总学分最低要求为150。没有达到免修英语条件的学生,毕业总学分则是150+2+4)。

7.本专业学生必须按学校要求,完成不计学分的“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普通话测试”及“劳动”课程。

8.集中实践环节必修部分的《创新创业实践》要求按《广西大学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西大教[2017]80号)》执行,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要求不少于2学分。

九、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课程设置明细表

1.通识教育课程(共35学分,其中通识必修27学分+通识选修8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学期

备注

11601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3

5

 

1160120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2

2

5

 

116014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3

2

 

16105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3

4

 

1160111

思想道德与法治

2

2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1

1

4

 

1160152116015311601541160155

形势与政策

2

2

1245781011

 

 

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上)

0.5

2

1

 

 

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下)

0.5

2

7

 

1070022

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

2

2

1

 

1252501

大学英语(一)

2

2

2

 

1252502

大学英语(二)

2

2

3

 

1410011141002114100311410041

体育(一)(二)(三)(四)

4

4

1245

 

 

五有领军人才特色通识选修

4.5

4.5

 

 

 

创业基础

2

2

 

 

 

中文写作实训

0.5

0.5

4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1

1

4

 

 

2.学门核心课程(共23.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学期

备注

1110037

高等数学A(上)

5

5

1

 

1110038

高等数学A(下)

5

5

2

 

1110042

线性代数

2.5

2.5

2

 

111006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

3

3

7

 

1120083

大学物理I(上)

4

4

2

 

1120082

大学物理I(下)

2

2

4

 

1120031

大学物理实验

2

2

2

 

 

3.学类核心课程(共32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学期

备注

 

数学物理方法

4

4

4

 

1120037

C语言程序设计

3

3

4

 

1121402

电路原理(双语)

3.5

3.5

1

 

1120046

电路原理实验

0.5

0.5

1

 

 

模拟电路

3.5

3.5

2

 

 

模拟电路实验

0.5

0.5

2

 

 

数字电路

3.5

3.5

4

 

1121161

数字电路实验

0.5

0.5

4

 

1121191

信号与系统

3.5

4.5

5

 

 

信号与系统实验

0.5

16

5

 

1129051

量子力学

3

3

5

 

1121321

电磁场与电磁波

3

3

5

 

1129053

固体物理学

3

3

7

 

 

4.专业核心课程(共14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学期

备注

1121391

半导体物理学

3

3

7

 

1121752

物理光学

3

3

4

 

 

光电子学

3

3

8

 

1121571

激光原理与技术

3

3

8

 

 

半导体物理学综合实验

1

1

8

 

 

光电子学综合实验

1

1

8

 

 

5.专业选修课程(共19.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学期

备注

 

导师导论课(一)

1

1

3

限定选修课

 

导师导论课(二)

1

1

6

限定选修课

 

导师导论课(三)

1

1

9

限定选修课

 

电子工艺基础

3

3

1

限定选修课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

3

3

8

限定选修课

 

大学英语()或高级英语(一)

2

2

4

若未达免修条件,则需继续修读英语(三),如已达免修条件,鼓励修读高级英语(一)

 

大学英语()或高级英语(二)

2

2

5

若未达免修条件,则需继续修读英语(四),如已达免修条件,鼓励修读高级英语(二)

1122550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3

3

5

 

1120014

专业英语

2

2

6

 

 

电子材料物理

3

3

6

 

 

集成电路原理

3

3

6

 

1121451

通信原理

3

3

6

 

1121822

光谱分析原理

3

3

7

 

 

微电子与光电子创新实验

1

1

9

 

 

半导体工艺实验

1.5

1.5

8

 

 

VHDLFPGA设计

3.5

3.5

8

 

 

集成电路设计

2

2

8

 

1121572

DSP原理与应用

3.5

3.5

8

 

1121131

传感器原理

2

2

8

 

 

纳米光子学

2

2

8

 

 

微纳加工技术

2

2

8

 

 

显示器原理

2

2

8

 

 

光电显示原理实验

1

1

8

 

 

光电检测技术

2

2

8

 

1129009

计算机控制原理

2

2

8

 

 

深紫外半导体发光材料制备工艺

1

1

6

 

 

压电电子学与压电光电子学导论

1

1

6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

2

2

10

 

 

铁电功能材料

2

2

10

 

 

稀土发光材料

2

2

10

 

 

薄膜技术

2

2

10

 

 

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

2

2

10

 

 

微纳传感器与微机电系统

2

2

10

 

 

光电图像处理

3

3

10

 

 

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

2

2

10

 

1121141

光通信原理

3

3

10

 

 

固体理论()

3

3

12

本硕贯通课

 

群论()

3

3

12

本硕贯通课

 

高等量子力学()

3

3

12

本硕贯通课

 

6.集中实践(共26学分,其中必修26学分,选修0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学期

备注

 

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

0

 

 

 

 

普通话测试

0

 

7

 

1000013

劳动

0

 

2

 

1128913

文献检索

0.5

0.5

8

 

1129002

毕业实习

2

2

11

 

1129003

毕业设计(论文)

12

12

11

 

1129005

创新创业实践

2

2

10

 

 

金工实习(四)

1

1

5

 

1120000

认知实习

1

1

3

 

 

社会实践

1

1

9

 

 

学科前沿讲座

1.5

1.5

3

 

1120047

电路原理课程设计

1

1

3

 

 

导师制课程(电科一)

2

2

6

 

 

导师制课程(电科二)

2

2

9

 

 

附件【2020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计划(含辅修计划)-电子科学与技术20210520.pdf已下载
关闭窗口